化學大家談
課題組風采大賽
中國化工學會理事長戴厚良賀辭
廣東省化學學會-理事長毛宗萬等人-祝福視頻
中國化工學會賀信
德國化學會主席-祝賀視頻
美國化學會首席執(zhí)行官-祝福視頻
女化學工作者委員會-祝福視頻
廣西化學化工學會-理事長黃尚順-祝福視頻
九秩之年?風華正茂-慶祝中國化學會90華誕主題宣傳片
江西省化學化工學會-理事長陳義旺-祝福視頻
中國數(shù)學會賀信
化學生物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陳鵬-會慶祝福
無機化學學科委員會-配位化學會議集體-祝福視頻
朱道本題詞
日本化學會賀信
江蘇省化學會-理事長郭子建-祝福視頻
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Roald Hoffmann教授-祝賀視頻
姚建年題詞
燃燒化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李象遠-祝福視頻
膠體與界面化學專委會-黃建濱-祝福視頻
云南省化學化工學會-理事長劉和興-祝福視頻
中學生與院士面對面
講述人:唐本忠 教授
收到中國化學會的邀請后,我提前“預定了”一個不太忙碌的上午,陷入關于學會的回憶當中。可以說我的科研生涯與學會活動是交織在一起的,我目睹了學會這幾十年來的發(fā)展與成長。多年來我參加了大概有數(shù)十場,也可能有百余場學會的會議,自己也作為主任委員籌建了中國化學會分子聚集發(fā)光專業(yè)委員會,但讓我記憶最深刻的,卻是一次與高中生的見面會。 大約在10年前,在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上,學會第一次組織院士與高中生面對面的活動。依稀記得那天是一個炎熱的午后,在北京大學的一間小教室里,30多位學生上坐滿了整間屋子,這些學生來自于全國各個高中,都是化學競賽的佼佼者。參加活動的除了我之外,還有張希院士和丁奎嶺院士。面對一群未來很可能是我們國家化學接班人的小朋友,我們都希望能為他們做些什么,或是給與一些引導。影影綽綽的記得那是一位身形比較高大的男生,大概是東北人,他的問題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在近代科學迅速發(fā)展的時期,有很多的自然科學問題都亟待解決,人們經(jīng)常不經(jīng)意間就會發(fā)現(xiàn)各種科學原理,例如達爾文、伽利略,甚至畫家達芬奇,他們都是博學家,在多個領域有所建樹?,F(xiàn)在做研究很難達到前人的成就,我們學習了這么多年,學習的都是已有的知識,我有時覺得有一些無趣”。我聽到這個問題后有很多感悟,這也是我喜歡與年輕人交流的原因——他們往往更大膽,想法更新潮,也更活躍,精力更充足。我回答道:“某種程度上來說你說的是對的,文藝復興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也同時打通了近代科學快速發(fā)展的通道,在當時人們對自然界的了解甚少,所以一些思維開放的人成為博學家。但實際上真正成為博學家的人仍然鳳毛麟角,這也與當時的環(huán)境有關——絕大部分人還在為果腹和保暖而奔波,仰望星空的人只能是那些衣食無憂的貴族。實際上我們現(xiàn)在要比他們幸運得多,因為我們可以用讀一本書的時間掌握他們窮盡一生探索的知識,我們動動手指在網(wǎng)上搜索下就可以得到他們夢寐以求的理論,是真真正正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回到你的問題,我認為科研有趣在于科研本身,要從獲得知識中得到樂趣,從探索未知中得到樂趣,等到你真正的進入科研生活后,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上未探索的,或者亟待探索的難題還有很多很多?,F(xiàn)在的社會某種程度上都比較‘功利化’,但是我們需要像你們一樣對科學抱有純真熱忱的人才來加入我們,我們需要一小部分人來仰望星空,探索未知。” 見面會結(jié)束后,我和張希院士,丁奎嶺院士便匆匆趕往下一個會場,但是那位同學卻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8年過去了,如若他讀了博士,大概也快畢業(yè)了吧。
我的學會故事之“銠元素代言人”
講述人:劉武昆 教授
我與中國化學會結(jié)緣頗深。早在國外留學期間,我就一直通過中國化學會了解國內(nèi)化學研究重要進展?;貒温毢笠捕啻螀⒓又袊瘜W會主辦的學術年會、化學生物學學術會議、生物無機化學會議等,緊跟學科前沿,不斷開拓眼界,學習新思路,迸發(fā)新靈感。 眾所周知,經(jīng)典抗腫瘤藥物——順鉑、卡鉑等鉑類藥物雖然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因其嚴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其臨床應用。因此,尋找一種既能達到與鉑類藥物同樣的抗腫瘤效果,又能克服其缺陷的新型抗腫瘤金屬藥物成為整個醫(yī)藥行業(yè)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我也常日夜思索,調(diào)研文獻,參加學術前沿會議尋找研究靈感。最終決定從鉑系元素銠著手,嘗試研究與順鉑具有類似立體構(gòu)型的銠配合物。課題組前期設計合成的銠(I)氮雜環(huán)卡賓配合物最終也證實了銠配合物用于抗腫瘤的潛力。在銠配合物抗腫瘤方面取得的小突破也使我有幸當選2019年度的“中國青年化學家元素周期表”銠元素代言人。這一榮譽激勵著我在化學道路上繼續(xù)前進,爭取在化學領域取得新的突破。 感謝中國化學會提供的學術平臺,使我有幸聆聽行業(yè)領軍者的學術匯報,有幸與學術大咖進行面對面交流、為我答疑解惑。最后,恰逢中國化學會90華誕之際,誠摯祝愿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等活動越辦越好!
隨中國化學會代表團訪問西藏大學
講述人:李永舫 研究員
2010年5月,我參加了由方世壁書記(時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帶領的中國化學會代表團,訪問了西藏拉薩。這是我第一次、也許是最后一次訪問拉薩。下面是我根據(jù)日記整理的訪問拉薩的記錄,與中國化學會各位朋友分享我那幾天的愉快經(jīng)歷。 我從北京乘飛機到西寧參加中國化學會訪問西藏代表團(大家約定在西寧集合),代表團團長是方世壁,成員還有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人民大學、吉林大學等單位的專家。5月13日我們從那里乘火車沿青藏鐵路去拉薩。 5月14日早上醒來7點左右,欣賞了青藏鐵路沿線的5000米高原風光。這時是藍天白云,感到天很低、很藍?;疖嚱?jīng)過的區(qū)域仍然比較平坦,是整體的高原,并且也有河水流淌,山上的雪也不多,這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經(jīng)過唐古拉山口(5100米高度)時也沒有缺氧的感覺。其實火車車廂中彌散了氧氣,車廂里又有暖氣,所以晚上睡得也很舒服。 下午2點40分火車正點到達拉薩車站,西藏化學會的兩位工作人員(包括西藏化學會秘書長布多教授和西藏大學的白銀教授)等到火車站迎接,向我們每人獻了哈達,然后送我們到下榻的賓館。他們在送我們?nèi)ベe館的路上特別關照大家晚上不要洗澡,外出走路要慢,防止高原缺氧反應。 5月15日我們代表團去西藏大學訪問和作學術報告。西藏大學新校區(qū)很漂亮,尤其是圖書館,很有布達拉宮的韻味。今天是方世壁老師帶隊,分兩個會場8人作學術報告,太陽能電池會場是我和薄志山、林原、楊國強四人作報告,另一個會場是徐堅、馬於光、黃勇和卜詩堯四個報告。我的報告題目是“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光伏材料和器件”,因高原缺氧報告時感到有些吃力,有接不上氣的感覺。到拉薩后的這兩天沒有感到嚴重的高原反應,但還是感覺有些不舒服,尤其是上臺階感到很吃力,下午的學術報告也覺得很累。 5月16日我們?nèi)ノ鞑卮髮W新校區(qū)參加與西藏化學會和西藏大學理學院的座談會。西藏大學一位女副校長迎接我們并參加了座談會,她簡單介紹了西藏大學的情況,西藏大學理學院一位女院長介紹了西藏大學理學院的情況,我們這邊方老師介紹了這次中國化學會代表團的成員,并說明了來意,然后楊國強和黃勇分別介紹了中科院化學所和中科院理化所的基本情況。介紹情況之后大家進行了座談,主要是討論我們能幫西藏化學會和西藏大學做些什么?這里需要我們一些什么幫助?座談會后大家參觀了西藏大學理學院的實驗室,我覺得他們在藏藥分析方面的條件還是不錯的。 晚上西藏化學會與我們一行就餐,西藏化學會理事長等參加。最有意義的是藏族姑娘和主人向我們每人獻了哈達、贈送了西藏高原歌曲光盤、向每位客人唱歌敬酒,表現(xiàn)出藏族人的熱情好客和熱烈豪放的性格,他們歌唱得很好,使我們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最后我們代表團成員也集體唱一首《難忘今宵》答謝。 這次西藏之行,拉薩的布達拉宮等建筑、西藏高原土灰色的山脈和高原湖泊等自然景觀、西藏的風土人情,更重要的是對西藏大學的訪問,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次訪問增進了對西藏化學會以及西藏大學的了解。
IUPAC的中國故事
講述人:姜雪峰 教授
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是IUPAC首任來自中國的主席周其鳳院士任職的兩年,我榮幸的成為了周老師的秘書,也榮耀的成為了中國化學會參與IUPAC的代表,這段經(jīng)歷讓我終身難忘。首先與周老師赴美,因為美國科學院與美國化學會對IUPAC的影響深遠,至今,常駐機構(gòu)依然在美國。周老師的溫文儒雅,代表著中國文化攜手世界化學發(fā)展的特質(zhì),尊重、平等、學習、共贏,這是我在華盛頓與周老師學到的。隨后我們訪日,鄰國相似的亞洲文化,讓我們大家有著共創(chuàng)的思考,體會了學術的前沿布局與產(chǎn)研協(xié)同的并行,互助、理解、期待、支持,這是我在東京感受到的。出訪韓國多次,因為韓國化學會的前任會長是周老師在美國留學時的同門,兩個國家級的前瞻研究所讓我們感受到了韓國化學圍繞產(chǎn)業(yè)需求的重要變革,樸素、真誠、穩(wěn)健、突破,以及化學著名企業(yè)三星的力量。來到南美,經(jīng)濟的下行導致了科學的凋謝,惋惜、珍惜、慎重、警示,期待他們也能再次崛起。來到非洲,坦桑尼亞的美麗與真誠,慢節(jié)奏與小遲到,渴望學習世界先進的努力,我們希望代表IUPAC一起助力他們。法國巴黎,雖然學術訪問過多次,但進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總部,還在世界矚目的中心舞臺上發(fā)表演講還是第一次,榮耀、使命、責任、攀登,與其說讓我有機會向世界展示硫化學的美,不如說是讓我對科學神圣追求的再次洗禮。法國科學院,世界化學家濟濟一堂,殿堂上方就是現(xiàn)代化學之父拉瓦錫的雕像,科學家前輩們用他們敏銳的智慧、堅定的探索、無限的求知、不懈的努力,締造著人類前進的階梯。一場場IUPAC的決議醞釀、一次次NGO的投票選舉、一回回各國協(xié)商共筑世界化學、一脈脈中國化學騰飛助力,讓中國五星紅旗與中國Panda博士在世界的舞臺上大放異彩,讓中國化學在世界化學的奔騰中精彩閃耀。 隨著我國化學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中國化學工作者在世界化學各領域的影響力不斷增強,中國化學會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化學協(xié)會組織之一,凝聚、協(xié)同、繁榮、發(fā)展,她凝聚了中國化學前中青三代的科學傳承,在前輩開拓的偉大土壤上,后輩不斷傳承、開枝散葉;她協(xié)同了中國化學各個學科的交叉互進,在彼此學習彼此交流中,學科體系步步融擴;她繁榮了中國化學,支持女性、支持青年、支持中西部、支持一切真誠的努力;她發(fā)展了中國化學,在巨變中化挑戰(zhàn)為機遇,在轉(zhuǎn)型中不斷創(chuàng)新。讓我們一起祝福她90歲精彩,精彩剛剛開始。

緣起與成立

20世紀初期,在歐、美、日等地攻讀化學的我國留學生,深切體會到學術團體促進科學發(fā)展的積極作用,紛紛倡議,組織中國的化學團體,以促進中國化學科學的發(fā)展。

艱苦創(chuàng)業(yè) 抗戰(zhàn)救國

中國化學會成立之時,正值國家為難之際,化學界的先驅(qū)們懷著愛國熱忱之心,報著科學救國之志自愿并積極的組成了這個學術團體。成立初期,學會設在當時的首都南京,尚可勉強的開展工作,但是五年后,日本軍國主義再次發(fā)動侵略我國的“七七事變”,國土不斷淪喪,學會輾轉(zhuǎn)遷移,開始走向更加艱難,更加崎嶇不平的道路。工作條件和經(jīng)費來源更加困難,但是中國化學會在既無經(jīng)費,有無會址,更無專職人員的及其艱苦的環(huán)境下,仍然應抗日救國的急需,堅持學術交流、期刊出版、化學教育與科普等工作,結(jié)合當時的國防化學與工業(yè)的需要,組織開展學術活動,從而收到廣大化學工作者的擁護和愛戴,組織不斷健全,地方分會相繼建立,會員不斷增加,為中國化學會樹立了艱苦創(chuàng)業(yè)、愛會如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  邁入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以下簡稱科委)和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以下簡稱中國科協(xié))相繼組建成立,加強了對科學事業(yè)的領導。同時,大學不斷增設,工業(yè)部門和國防單位相繼建立了專業(yè)性的研究機構(gòu),各單位的科研條件不斷改善,科技力量不斷加強,從歐美和蘇聯(lián)陸續(xù)歸來一批學者投身新中國建設,成為科技事業(yè)的帶頭人和骨干。1956年國家制定了十二年科學長遠發(fā)展規(guī)劃,為我國科學鋪就了廣闊的道路,從而使我國的科技和教育事業(yè)獲得了迅猛發(fā)展。作為科學事業(yè)的一個組成部分,化學會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學會組織的迅速發(fā)展、為學會活動的不斷擴大提供了無比優(yōu)越的條件。

文革十年,步履為艱

在科技教育事業(yè)慘遭摧殘、破壞的年代,化學會不僅被誣蔑為“裴多菲俱樂部”,活動全部終止,學術期刊被迫??亿s走工作人員,挪用辦公設施,甚至將珍貴資料作為垃圾丟棄殆盡。令人詫異的是,強占侯德榜捐贈的會所,改作他用。中國化學會的工作只得陡然停止。但是,廣大科技人員,教師,堅信社會的發(fā)展,堅信暴風雨必將過去,曙光就在牽頭!他們始終以國家復興、民族興旺為己任,始終關注著國家的經(jīng)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愿為富民強國做出貢獻。

改革開放  迎科學春天

化學科學的發(fā)展規(guī)劃,注重了微觀的、快速的和能量的各種基本問題,把物質(zhì)結(jié)構(gòu)和化學反應的深層次的研究列入了規(guī)劃,同時,還結(jié)合我國的資源和能源等問題開展研究,如催化、稀土、天然產(chǎn)物等。使我國的化學科學開始大發(fā)展。這期間我國的化學工作者出國交流、學習的人數(shù)驟增,國外學者也不斷前來我國訪問,一些國際組織與我國建立了聯(lián)系。我國打開國門、走向了世界。在這樣大好的形勢下,中國化學會與時俱進,與化學科學相輔相承,先后組織兩次盛會、改革創(chuàng)新、促進學會組織年輕化、先后與美國、日本以及東南亞等化學會取得了聯(lián)系,并加入了化學國際組織,我國化學家已開始活躍在國際學術活動舞臺中,中國化學會從此恢復了活力,迎來了化學的春天。

轉(zhuǎn)軌奮進邁入新征程

在振興中華和再展宏圖的“七五”期間,化學工作者有著更加廣泛施展才華的天地,在這階段,我國的研究生制度已初見成效,年輕一代的化學學者日趨成熟,赴國外學習的青年化學家已陸續(xù)學成歸來,在中國開始建立了化學科學的全新研究領域。化學與其它學科或技術的相互交叉、相互滲透也更加緊密,出現(xiàn)了多種前沿學科和技術,例如,化學與生物結(jié)合出現(xiàn)了生命化學,一切生命過程,包括出生、成長、繁殖思維、情緒、智力、衰老等,都與化學變化有關,必須大力加強生命化學的研究。又如化學與航天科學結(jié)合出現(xiàn)了空間化學和空間材料技術,其中許多高技術問題,期待化學工作者研討。

與時俱進  開創(chuàng)新天地

20世紀70年代后期,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科學技術事業(yè)進入大發(fā)展的時期,推動了我國化學研究全面恢復和發(fā)展。時代的要求如春雨滋潤大地,化學學科的發(fā)展,又成為學會開拓工作的沃土。中國化學家做出了一些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研究工作,學會工作開始跨出國門,參加國際組織,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尤其從90年代開始,化學領域的交流逐漸與世界前沿接軌。中國化學會與時俱進、伴隨化學學科的發(fā)展,相輔相成,開創(chuàng)一片新天地。

1992年適逢中國化學會60華誕,隆重盛典在北京舉行。

進入新世紀,可持續(xù)發(fā)展

學會是科技工作者自愿組成的群眾團體,是基于會員自身的學科、專業(yè)、興趣而成立的科學共同體。在學會的學術氛圍內(nèi),孕育創(chuàng)新思想、激發(fā)創(chuàng)造活力,促進學科發(fā)展和人才成長??梢哉J為,學科的發(fā)展,需要更高層次、更具深度的交流平臺,而學術組織恰恰提供了交流的場所,因此學科的發(fā)展是學會建設與發(fā)展的基礎,學術交流是學術組織的根本任務??v觀世紀之交的中國化學會,也在悄然的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

2012-至今

目前,中國化學會個人會員9萬余人,單位會員170余個,下設40個學科/專業(yè)委員會、8個工作委員會、女化學工作者委員會和青年化學工作者委員會。中國化學會共主辦25種學術期刊,其中SCI收錄期刊15種。近年來,每年組織召開國際和國內(nèi)學術會議30余項。每兩年一屆的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參會規(guī)模達到1萬3千余人,是國內(nèi)化學及相關領域規(guī)模最大、層次最高的學術盛會,是中國化學會最重要的學術交流品牌。中國化學會主辦的“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每年參加中學生已達8萬人次,從中選拔優(yōu)秀中學生代表中國參加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為祖國爭得榮譽。學會先后設立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等三十余項獎勵,表彰化學學科領域的杰出人才,鼓勵化學領域的科技創(chuàng)新。2021年,中國化學會再次獲得中國科協(xié)第四期學會能力提升專項--“中國特色一流學會建設項目”的一類資助。2020年和2021年,在世界一流科技社團評價報告中,連續(xù)被評為五星級社團。2021年度,學會被民政部評為“全國先進社會組織”。

 

1907-1932
1933-1948
1949-1966
1966-1976
1977-1983
1984-1991
1992-2001
2002-2011
2012-至今